第三六九章亭亭公主(2 / 5)
如此。
总算是赶在过年前回到长安,已经算是殊为难得,谢逸没什么苛求的。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皇宫拜见皇帝,这次办的事大事,还担负了军职,回来之后必须要对皇帝陛下有个交代。
到了城之后直奔皇宫,宫门口的侍卫应该是提前得了吩咐,得知来着是谢学士后。当即前去奏报。
随后没多一会便有一个内侍匆匆前来,引着谢学士往承庆殿而去。一路上还陪着笑脸说陛下日理万机,十分忙碌,特意抽了时间召见谢学士云云。
谢逸淡淡一笑,内侍的态度某种程度上算是风向标,说明李二陛下那边对自己基本还算满意。至少态度上没有明显冷峻或者奋斗,这便好。待会入承庆殿面圣也好心里有数。
进入承庆殿,照旧是臣子拜见君王的节奏,见礼之后却是短暂的沉默。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才问道:“一路风尘,辛苦了。”
声音很低沉,谢逸心中微微一动。轻声道:“臣为陛下尽忠办事,乃是恪尽职守,不辛苦。”
“嗯!”李世民点头道:“齐州的事情办的不错,没让战事扩大,你有功于大唐。”
“回陛下,臣不敢居功,齐州战事得以迅速结束,和吴王殿下麾下将士积极效命,以及英国公的支持大有关联。”
谢逸表现的十分谦虚,丝毫不敢居功,而是将吴王李恪和英国公李绩的功劳放大。
“固然有他们的缘故,但前线作战主要还是你在领兵,所以不必谦虚。”李二陛下却态度坚决,似乎铁了心要给谢逸一份功劳。
谢逸却赶忙躬身道:“陛下莫要折煞臣,是臣无能,没有及时查到王君度和阴弘智等人的行径把柄,以至于皇五子走上不归路……”
这才是重点,谢逸摸不准李世民在李佑一事的态度,任何一个父亲大概都不希望看到父子相残的局面。也许李世民会对李佑谋反之事耿耿于怀,甚至因此迁怒到自己,毕竟当初李二陛下派遣自己前去齐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调查魑魅魍魉,以及其与齐王府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谢逸的行动足够及时,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的,那么父子相残的局面就不会出现。
在这件事上,虽然李世民公开的态度十分严厉,将李佑称之为逆子,态度似乎很坚决。但这些都是政治上的需求,是对天下人的一个交代,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内心到底怎么想很难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