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将军叹太平(2 / 5)
不棘然!从来未见过这种情景的耶律玉镜不由一阵恶心,悄然呕吐不已。
庆功宴后,宋真宗诏令辽国二太子耶律正绪上殿,当众责之道:“尔先人与大宋国为敌达数世之久!已遭天谴!按理尔等亦应‘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朕本着圣人‘兴灭国,继绝世’之仁道赦尔等一死,封尔为‘安王’。带同臣下回幽州,管理燕、赵一带百姓,安居乐业。每年将该地赋税解交朝廷一半即可。”耶律正绪等千恩万谢而去。孰料十八年后又反大宋,拖累年过半百的穆桂英挂帅平叛,这是后话。
古人云:“太平本是将军定,不容将军见太平!”此语出自何人之口,暂不考究,然笔者认为此语大有哲理!纵观历史史实,各朝历代,都有不少横空出世的忠臣、良将。他们在起事之初,或是风云际会之时,身份不管是主动参与的族人、属下、盟兄弟;或是被访请而感恩追随的山野隐士;或是感德而降的帅才、悍将;欣然追随某一朝代的开国之君,凭着自身的艺业,为其出生入死打天下。他们或因江湖义气,或因感恩报德,或因复仇的火焰,或因某种信仰,或因一己之私、为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你死我活的沙场上,在九死一生的拼搏中,在重伤、大病、且缺医少药的条件下都能奇迹般地活下来。然而,一到天下太平、功成名就该享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如愿安享奋斗得来的成果!不是犯‘罪’被杀,就是因‘病’辞世。当年汉刘邦‘末央宫’诛韩信;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焚庆功楼’、、、、、、都是血淋淋的史实。像诸葛亮鞠躬尽瘁寿终正寝;刘伯温功成名就后飘然离去,这是特例!所以,历朝功勋到老能够削职为民、解甲归田恐怕是最好的结局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现象,也有特殊例外,像唐太宗李世民坐天下后仍用昔日打江山时的部属‘魏百策、程咬金等继续辅佐朝政、共享太平,创建‘贞观盛世’就是特例。这种现象令后人叹惜不已!原因何在?史学家们心知肚明,却不敢落正史记载。作为闲着无事,胡编民间传奇,以娱晚年的敝人,更不敢妄言历史是非,落人笑柄。就此打住,书归正传。
话说宋辽两国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争战,以辽灭、宋胜而告终。【当然,这是故事中人云亦云传说的话,事实上宋辽之争,宋全胜的机会甚少,杨家将的事迹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合胃口、尽人意,契丹人建的辽国也非赵宋所灭。这需实告读者明白,不然,就会有人指责敝人篡改历史,误人子弟矣!】宋真宗龙心大悦,是因为朝廷的心头之患已除;将士们高兴是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