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枭雄登场(12 / 21)
替刘牢之掌管北府;五、任命桓石生为江州刺史。
之所以要介绍下桓玄的几位兄弟,因为他们都是跑龙套的,但他们不出场,故事不够丰满。准确地说,刘裕不够丰满。
还有两个群众演员要介绍下,一个叫刘迈,曾是殷仲堪帐下参军,曾几次三番劝殷仲堪干掉桓玄,等桓玄打进建康,他专程跑来觐见。桓玄心情大好地假装训斥:你是想死呢,还是不想活了!
刘迈的回答让身在职场的我汗颜不已,见识了什么叫骨灰级马屁精的拍马宣言:“射断齐桓公带钩的管仲,斩晋文公衣袖的寺人披,再加上我刘迈,正好凑够三个人,天下的霸主也正好三个,所以自知不死。”即“射钩斩袖,并迈为三”。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霸主,这太对桓玄胃口了,因此刘迈被重用。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拍马得拍到气囊上,学习了。
还有一个人叫刁逵,没错,就是把刘裕一通狠抽的那个人。产房传喜讯,他也“升”了,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还有一个人也被封了,只不过他被封的方式很特别,他叫刘牢之。
和前两个人不一样,他很愤怒,因为他被封了个文官——会稽内史,作为一名职业军官,他被转业了。
桓玄敢这么做,因为此时他有足够的底气,全天下都站在他这边,都把他当成英雄与侠义的化身。道义也站在他这里,天下初定,人心思归,此时他再也不用惧怕北府军了。
谎言和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刘牢之知道自己被彻头彻尾地耍了。
于是他拿出了自己曾百试不爽的法宝——造反,只是他却不知道,桓玄正在等着他,等着他走进那准备收紧的口袋。
当他再次征求下属意见时,却是一边倒的反对,坚决反对,包括他的侄子何无忌。
最坚决的是刘裕,他只一句话就把刘牢之逼到墙角:还有借口吗?
前些天替朝廷平叛,名正言顺,你却要造反。天下升平,人心思安,你还要造反。更重要的是北府将士不想再造反了,因为他们从刘牢之多次造反的经历中,看出了这个领袖的真实面孔。他是那样的自私与卑微,完全仅仅凭借感情的好坏来决定万千弟兄的鲜血。
他的眼中只有名利,没有义气。
这样的人,指望手下还在打仗中当主人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