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曹昂向陆仁讨要婉儿未果,回到许昌家中……)(12 / 16)
九品中正制这是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在代汉建魏前夕接受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创立的一项选官制度。
东汉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权门请托,贿赂公行,致使秦汉以来实行的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已腐朽不堪,加之军阀混战,士人播迁,原来察举制时盛行的‘乡举里选‘已无法照常进行,于是九品中正制便应运而生。
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办法是先由中央的司徒选择在京师任职的官吏兼任原籍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然后综合他们的门第、德才,订出‘品‘、‘状‘。品分九等,主要依居门第、资历,状是士人的德才行为。品、状写好后上报中央,以备选用。
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中央吏部还较重视士人的状,但后来状则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选官用人单靠门第高下。这就为后来西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曹魏政权的建立及司马氏势力的崛起220年10月,曹丕在洛阳即帝位,是为魏文帝,曹魏政权正式建立。七年以后,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受遣诏辅政。次年,孙权和诸葛亮相互配合,向魏进攻。明帝当即派兵抵抗,又多次派兵北攻辽东,并淹有其地,使曹魏政权进入了鼎盛时期。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死,养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入朝辅政。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曹魏政权逐渐被司马懿父子所控制,日趋衰落。
二、蜀汉政治
刘备的取蜀与建汉东汉末年,太常卿刘焉被任为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焉入蜀时带去了他的很多亲戚故旧,又组建了一支由南阳和三辅流民构成的‘东州兵‘,作为他所依靠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这就和土著的益州地主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乃至爆发了长达十余年的武装冲突。加之张鲁在汉中领导的五斗米道日趋活跃,也给益州造成了巨大威胁。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立。益州的土著地主、蜀郡太守张松企图依靠外力推翻刘璋,遂向刘璋建议,请刘备从荆州入蜀,抵御张鲁。刘璋欣然应允,当即派法正迎请刘备。
刘备在赤壁战后虽取得了荆州大部分土地,但因这里无险可守,随时都有遭受曹操和孙权袭击的危险,故把富庶而又险塞的益州看成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随时都想加以吞并。法正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当即率部进入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终于攻占了成都,自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