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恒店考察(2 / 5)
之后,他很快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恒店。
现在的恒店,丝毫看不出后世那个东方好莱坞的影子来,还只是一个破旧落后的小镇子,下面的村子倒是有不少。多达上百个,但镇中心却是烂得一塌糊涂,要街道没街道,要楼房没楼房。唯独古建筑倒是有不少,风景也相当靓丽,倒是有些后世的模样,甚至还更自然。
恒店隶属于东阳。左领右舍都是赫赫有名的地区,一个是一乌,一个是杭洲。一个是金桦。
在恒店镇政府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周兴盛走在恒店的大街小巷,一边体会着这里的风土人情,一边琢磨着这些问题。不自然间,思绪又飘飞到了一乌上面。
说起“一乌”,这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大名鼎鼎的,是小商品海洋,购物天堂,赫赫有名的“小商品之城”。
而对于周兴盛来说,一乌不仅仅是这些,它更加是全中国权力最大县,是县级市经济特区,更是建立县级海关以及县级办理居留徐可和出国签证的“牛”县。在中国,一乌县独领风骚,各项指标和权力都是全国之最。
周兴盛想到一乌,也是想着一乌如此牛的县,肯定是商机无限的,说不得之后要去一乌参观考察一番。
令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一乌在1982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台政策确立了自身的定位“小商品之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小商品市场,格局魄力之大,前所未有。全国许许多多的县或者市都有朝小商品这一方面大力发展,但决心之大,一乌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当然,一乌最终能够脱颖而出,也靠了它自身的地理优势。不然的话,在一个穷旮旯里,或者是内陆的某个山沟沟里,再有决心也是白搭,光是交通这一项就卡死了,就更别说后面的诸多问题了。看看后世江、西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了,整个九零年代,隔壁的省份哪个不是经济发达,搞得有声有色,偏偏江、西要死不活,常年垫底,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交通上面,不是山就是江河,偏偏在九零年代,国家又没多少钱,以至于交通问题卡死了,最后经济发展一直滞后。直到两千年之后,国家手头开始宽裕了,交通开始搞起来了,江、西的发展才慢慢追了上来。
从这可以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并不是白说的。
如果一乌还没有开始它的崛起之路,也没有定位小商品市场,周兴盛还想着拿这套方案去和一乌政府合作开发,想想就令他热血沸腾,这到了未来得赚多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