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部分(2 / 6)
其他分封的皇子若不服从,着意引起争端,动摇大清根本,立刻逐出宗室。
这是一位皇帝对继承者的乾纲独断。
朝中大臣对此再无发言权,而诸皇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那颗炙热而不安的心也慢慢定了下来,知道要名正言顺地登极帝位还要继续努力、表现,获得康熙的认可才行。
苏宜尔哈对这种朝中大事向来是当“参考消息”听的,与她没干系或对她影响不大的事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何况忙碌的新年刚过,她一边养胎一边还要清点准备为敬献给皇帝的六旬万寿礼。
清朝有名的千叟宴共举办四次,分别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一年及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举办。如果有时间,康熙五十二年襄举盛况是最好的,因为六十一年康熙的人生已经走到最后,也是夺嫡最为紧要的关头,那时也不定有空……至于后面两次,苏宜尔哈觉得自己不定能活到那个时候。
可惜了,她瞧着自己益发往大里发展的肚子,自己的预产期就在那几日,别说领导不同意了,就是自己也不愿担那个风险让孩子有一丝意外……唉。
102、各得各的果(上) ...
从二月起,全国各地的耆老,年六十五岁以上的身体健康的,有意到京城参加畅春园聚宴的,不论官民,陆续到达。
为庆祝这次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礼部特别作出规定:“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
康熙一直没有忘记四子胤禛上呈的那本有关大清税制的密折,他趁此机会,从二月起,每五日便接见了一批老者,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生活的状况,如平日吃些什么、家里做什么营生、收入状况怎么样,交多少税……并着人分类整理,记下数据。
弘晔每日下了学不是跟着十阿哥走街看热闹,就是和十八阿哥胤祄及弘昀弘时出去见识,苏宜尔哈也不愿拘着他,只是关照了多带护卫——要知道万寿节搞了个千叟宴,热闹是热闹了,可也让京城更为龙蛇混杂,什么偷摸拐抢的事件也多了不少,新任没多久的步兵统领隆科多可是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不敢松懈的。
弘晔知道苏宜尔哈担心,也乖乖地应了,每日回来就跟苏宜尔哈描述他在街上见了什么、碰到了什么,有一次还大为感慨地对她说:“额娘,你说得真对,咱们大清各地的粮食产量原来真不一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